【暑期“三下乡”】人工智能学院青创芜湖·智绘非遗队开展“用AI焕活芜湖铁画的数字生命”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04   动态浏览次数:10

为传承国家级非遗文化精髓,激发青年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探索“科技赋能非遗”的传承新路径,7月26日至8月30日,安徽工程大学青创芜湖·智绘非遗队开展智绘铁韵非遗新生——用AI焕活芜湖铁画的数字生命社会实践活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笔,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注入数字生命力。

初见铁画:触摸百年非遗的历史温度

走进赭山铁画博物馆,队员们即刻化身“非遗文化记录者”,手持摄像机细致捕捉每一处珍贵细节。从《迎客松》《梅兰竹菊》等经典铁画作品的纹理质感,到铁锤、铁砧、剪子等20余种锻造工具的形制与使用方法,队员们逐一记录“这些素材是铁画的‘数字档案’,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都承载着技艺的记忆,少一张都可能留下遗憾。”文化调研组队员韩书悦一边认真整理素材,一边感慨道。


深入学习:记录芜湖铁画文化细节

为了深入了解铁画制作工艺,实践团队赴芜湖徽艺坊铁画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采访。在制作工坊成员近距离观摩铁画完整制作流程不时与工匠交流,询问不同工序经验技巧的同时亲手打铁在实践中记录下非遗传承中“口传心授”的珍贵知识。围绕“非遗传承与发展”主题,团队分组对徽艺坊铁画的铁画传承人管理人员展开深度专访,将宝贵的铁画精髓进行了数字化传承。


走访调研:精准把握传承的年轻审美

实践团队走访镜湖区大街小巷,经过实地调研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01份,很多年轻人希望通过“文创产品”“数字展览”了解铁画,为后续实践方向提供了数据支撑。此外,实践团队同步开发“AI+芜湖铁画”宣传网,利用DeepSeek+PS等AI设计工具嵌入“铁画简史”“技艺长廊”“动态资讯”“文创商城”四大核心模块匠人手下古老的铁画元素更贴近年轻群体审美。

非遗课堂:持续深化成果传播影响

为进一步扩大实践成果的传播效果,团队在万春社区面对青少年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铁画零距离”非遗传承实践课,不少孩子举着屏幕上的“小蝴蝶”“五角星”铁画作品向队员追问铁画历史。课堂上,欢声笑语里满是小朋友的喜爱与专注非遗魅力在每个人的心头延续。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筑牢了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根基,激发了学生以专业所学赋能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实践热情。活动以社会实践与数字化探索相结合的形式,为铁画技艺注入青春动能,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图:范广伟、胡振;编辑:苑雨露;预审:李文江;审核:任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