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人工智能 专业 (代码: 0802J1 )培养方案
发布人:鲁月林 发布时间:2024-03-17   浏览次数:877

人工智能 学院 人工智能 专业 (代码: 0802J1 )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本学科、专业简介

安徽工程大学机械工程于2010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依托机械工程学科设立交叉学科人工智能,并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是全国首批、安徽省首个设立的人工智能专业,于2019年开始招生。

人工智能是一门专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拓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是社会智能化发展建设的推动力。人工智能专业研究内容包括: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其包容性、智能性、跨领域性和应用性等特征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学科专业的重点研究方向:1)探索智能感知技术、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与决策等人工智能共性技术难点;2)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赋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智慧医疗等领域。

专业现有硕导30余人,拥有“可穿戴型下肢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智能机器人和机器人智能作业系统”省级创新团队;与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智能机器人先进机构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安徽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与芜湖赛宝联合共建“智能装备质量与可靠性”安徽省首批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级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兼备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最新发展动态,具备从事人工智能应用理论研究,以及人工智能产品和系统开发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品德方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恪守科研诚信与伦理,严守学术规范,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知识结构:具有坚实的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深入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方向,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

能力素质:具有独立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分析处理数据、设计优化算法、设计开发软硬件、总结凝练与表达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等能力。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位

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不得延长;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具体根据《安徽工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细则》。

四、主要研究方向

1)机器视觉

重点探讨机器视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内容涵盖视觉成像质量评价与视觉成像质量优化、视觉缺陷检测与识别、视觉三维重构、3D信息提取与缺陷检测、基于视觉的高端装备结构动静态性能评估与优化,基于视觉的医疗辅助诊断技术,研究成果面向工业检测、自动驾驶、医疗辅助诊断等领域。

2)智能机器人

研究重点涉及机器人创新结构、感知与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围绕智能机器人学习认知与人机智能共演、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共融等重大理论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基于外部感知机器人智能作业、环境服役机器人和医疗/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展前瞻性研究。已研制出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重载AGV、无人驾驶电动叉车等新产品并实现转化。拥有国家级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牵头与芜湖市共建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制定了《工业机器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计算方法》国家标准。

3)智能医疗与康复

面向医疗辅助诊断领域,探讨实现医疗辅助诊断的方法,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皮肤浅表层图像的疾病辅助诊断技术、基于血流图像的疾病辅助诊断技术;面向康复领域,探索康复机器人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智能控制与优化方法,重点内容涉及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脚踝、膝关节康复机器人等。

五、课程体系、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总学分:32

所修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必修环节及补修课程。其中,跨学科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两至三门补修课程,具体课程由导师从本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表”内选定,补修课程不记入总学分。


安徽工程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必修环节学分设置表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

公共学位课

0000011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36/2

考试

必修,6学分

000000103

自然辩证法

2

18/1

考试

000000119

研究生学术交流英语(学术)

1

48/2

考试

000000120

实用英语写作(学术)

2

24/1

考试

专业学位课

000000202

矩阵理论

1

36/2

考试

必修,10学分

学科前沿技术采用双语教学

000000301

数值分析

1

36/2

考试

000000203

数理统计

1

36/2

考试

0802J1202

学科前沿技术

1

36/2

考查

0802J1204

人工智能模型与理论

1

36/2

考试

 非


 学


 位


 课


公共选修课

000000121

跨文化交际

2

16/1

考查

2学分,必选

000000122

文献阅读与知识图谱

1

16/1

考查

专业选修课

0802J1320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2

16/1

考查

选修,≥ 9学分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为必选课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智能优化方法、自然语言处理采用双语教学

0802J1301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2

36/2

考查

0802J1302

神经网络

2

36/2

考查

0802J1303

智能优化方法

2

36/2

考查

0802J1304

自然语言处理

2

36/2

考查

0802J1305

智能预测控制

2

36/2

考查

0802J1307

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

2

36/2

考查

0802J1308

导航与控制

2

36/2

考查

0802J1309

机器视觉

2

36/2

考查

0802J1310

大数据分析

2

36/2

考查

0802J1311

对策论(博弈论)

2

36/2

考查

0802J1312

随机过程

2

36/2

考查

0802J1313

运筹学

2

36/2

考查

补修课程

0802J1401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由导师指定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学生补修2~3门课程。不计学分

0802J1402

数字信号处理




0802J1403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考核要求:学位课主要采用考试方式;非学位课考试或考查

必修环节

200000101

教学科研实践

1-5

1

考查

必修,5学分

200000102

学术活动

1-5

1

考查

200000103

论文开题

3

0

考查

200000104

论文中期检查

4

0

考查

200000110

社会责任与劳动教育

1-5

3

考查

六、必修环节

包括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学位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论文中期检查和社会责任及劳动教育等培养环节。

1)教学科研实践。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内容可包括本科专业课、基础课程的讲授、辅导或答疑,指导实验、指导实习,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担任本科生政治辅导员等。教学科研实践是提高研究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该环节结束后由导师会同考核组写出考核评语,实践活动达到120学时以上且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

2)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组织和参与学术讨论、作小型学术报告等,参加全国学术活动1次以上或学校组织的学术活动5次以上,计1学分。

3)学位论文开题及文献阅读综述

见本方案“七、学位论文及相关要求”,不计学分。

4)论文中期检查

见本方案“七、学位论文及相关要求”,不计学分。

5)社会责任。参照《安徽工程大学大学生社会责任学分认定标准》,依据学生参与活动的数量和现实表现,合格者记3学分。

七、学位论文及相关要求

包括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毕业等要求。

1)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对扩大硕士生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跟踪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国内外研究动态都有重要意义,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外文文献,了解所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了解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水平,阅读相应文献不少于100篇。综述报告应准确、全面地反映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准确评价目前的发展动态,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2)论文选题和开题

论文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工程应用价值,能够满足研究生系统科学研究训练的要求。开题报告作为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要环节,要求包括如下内容:

[1]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

[2] 研究和工作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或试验方案,研究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3] 时间节点与进度计划,预期成果,应用价值等。

3)中期检查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执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中期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论文工作;否则,按有关规定处理。中期检查结束后,填写《硕士生论文中期检查表》,原件上交研究处备案,复印件留在学生所在学院备查。

论文中期检查不合格者,需进行1个至 6个月以内修改,届时重新组织中期检查,重新检查后仍为“不合格”者,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转方向、降级、退学等分流操作。

4)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按规定修满32学分,并达到以下条件中的其中1条。

[1] 以第一作者或者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其校内导师或联合培养导师;联合培养导师为第一作者的,校内导师必须为通讯作者)在二类及以上学术刊物,或以第一作者在三类学术刊物(高校学报须为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学报,否则由学校组织2名校外专家对研究论文双盲评审鉴定,鉴定结果均为“达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上公开发表或正式录用(须提供录用证明且经导师签字认可)1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2] 由学院教授委员会认定的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国家级学会主办或承办,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宣读论文。

[3] 出版学术专著,或参与学术专著的撰写(3万字以上)。

[4] 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省级前3,国家级前5)。

[5] 以第一发明人(或导师是第一发明人,本人为第二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

[6] 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第一完成人)并获得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硕士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国民经济或本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反映出作者在本学科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达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培养目标。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论文语言表达要准确,数据可靠,论据充分,善于总结提炼,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图表规范。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采用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团队指导。提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鼓励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鼓励组建导师组联合指导。鼓励海内外合作培养。

采用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