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产业扎根乡土 振兴点亮万家——人工智能学院赴宁国万家乡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营”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人:苑雨露 发布时间:2025-07-11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徽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乡村振兴实践营团队630日到74日奔赴宣城市宁国万家乡开展山核桃示范基地机械化智能化调研,以专业赋能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力。

红色精神溯源,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团来到万家革命烈士纪念广场。革命遗物、历史照片和场景复原,在讲解员的生动介绍下,将万家儿女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学子们瞻仰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聆听英雄事迹,心灵深受洗礼,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深刻感悟到传承红色基因、投身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坚定了初心如磐、勇担使命的信念。

核桃林里话增收,百年树种结新果

为探寻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实践团在领导的引导下,深入大龙村山核桃种植基地。穿行于茂密核桃林,了解山核桃的培育技术、采摘规范及传统加工工艺。拜访万家山核桃种植与加工技艺师傅,聆听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历程与严苛的品质把控标准。学子们深刻认识到山核桃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思考如何运用所学助力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拓宽增收路径。 

青山守护谋长远生态优先促发展

实践团重点关注万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进自然保护区,了解当地独特的生态系统及生态保护措施。同时与当地林业部门充分交流,当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根基。

童心守护传温情多方联动护成长

实践团重点关注“乡村未来守护者” 留守儿童。走进当地村户与社区,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情感需求和成长困境。参与关爱活动,见证从孤单落寞到绽放笑容的转变过程。社会各界携手搭建帮扶网络,倾注关爱,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筑牢坚实保障。


红色精神的学习、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治理到关爱留守儿童,学子们深刻领略到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与实践路径。实践团以专业知识赋能产业升级,用青春智慧激活乡村活力,在实践中深化对乡村发展规律的认识,锤炼服务本领,彰显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担当与作为。

 

(文/图:苑雨露、团队成员,编辑:苑雨露,预审:李文江,审核:任家钱